更新时间:2023-05-26 13:26:20   作者:网友投稿   来源:壹元网点击:
杨三姐,原名杨国华,乳名又叫三娥。她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直隶滦州(今河北省滦南县)甸子村的一个穷苦家庭。父杨玉清、兄杨国恩在乐亭县以弹棉花为人佣工,大姐嫁给本地绳家庄金姓人家,二姐嫁给本乡高家狗庄高占英为妻,杨母和杨三姐母女二人在家度日,颇为艰辛。杨三姐自幼聪慧伶俐,性格倔强,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杨二姐生性懦弱,又遇人不淑,为丈夫所杀害。杨三姐因为屈死的二姐“告状”而被人熟知。
杨三姐之所以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是由她为冤死的二姐告状引起。杨二姐与高占英的婚事系双方父母所订“娃娃亲”。由于高占英与五嫂金玉关系暖昧,加之杨二姐性格怯懦,于是,高占英便产生了杀妻另娶之念。1918年农历三月十三日夜晚,杨二姐被害,高家却谎称杨二姐因病而死。杨三姐对于二姐之死产生怀疑,经过与高占英的对峙,进一步证实了杨三姐的猜测,同时也坚定了告状的决心。
同年农历三月二十四日,杨三姐与兄长杨国恩一起去滦县县政府告状。滦县帮审牛成因收受高家贿赂而褊袒高家,借口没有确凿证据,不予受理。杨家兄妹不畏强暴,尤其是杨三姐同牛成进行了面对面的抗争。高家自恃势大财粗,几次拒不接受传讯。牛成顺水推舟,借口拖延搪塞,杨家兄妹据理力争,奔走呼号,写了数十份诉状连连递告,在社会各界引起轰动,富有正义感的人士以各种方式予以声援。牛成见事态如此发展下去,难以收场,才着手审理此案。
在此期间,高家做贼心虚,除行贿于县衙外,还多方活动,串通了当地警察所、村乡头面人物为其周旋,掩其罪行。还派高家狗庄村副来到杨三姐家游说,杨三姐不为所动。高占英见杨家态度坚决,又唆使村医高作庆作伪证,说杨二姐曾求他诊病,是患了妇科疾病“血崩”,不治而亡。县衙受理此案后,以“大事化小”的态度,草草结案。
杨家兄妹一看县衙不能为民做主,不能秉公断案,决定上告。通过天津徐律师的引见,将杨家兄妹导天津高等检查厅说明了案情,天津当局决定派员前往现场开棺验尸。高家意欲对天津警方行贿。但由于案件关系重大,轰动影响甚大,不敢收受,便予以拒绝,现场开棺验尸。检验结果证实杨二姐系被谋杀身亡。天津官员当即捉拿高占英,押往天津审讯。天津当局把高占英押走后,由于高家鼓动学界人士具保,迟迟未能判决。杨家兄妹又赶到天津“顶案”,一边催促,一边等待。约一年多的时间,高占英才被判处绞刑伏法。天津《益世报》1919年10月6日在《本埠新闻》栏内载:“滦县高占英谋杀其妻一案,昨日已经高等审判厅判决,判处死刑。”1919年秋,评剧剧作家成兆才在东北演出时闻知此案,便以此为素材,编写了剧本《枪毙高占英》。此剧演出后,产生了轰动效应,人们争相传播,杨三姐成为了典型人物。
杨三姐打赢了官司,但由于官僚主义、封建主义以及世俗观念的压迫,身心也受到严重摧残。由于男方对其告状之事颇有异议,再加上高家造谣“杨三姐卖身告状”,杨三姐所订的亲事被退了。当地还有人将此事编成皮影、鼓词,添枝加叶,甚至为高家辩护开脱,都无形中给杨三姐造成困境。还有告状时的花费借了债,生活更为艰辛。后来,杨三姐嫁给本县的双柳树村富农薛姓人家。杨三姐贫穷出身,心地善良,对雇用的长工常有照顾,深得好评。
抗日战争时期,杨三姐收留八路军伤员,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还以其聪明机智骗过来搜查的日本人。解放战争时期,杨三姐还曾为保释了两名我方村干部到倴城据点奔走。建国后,杨三姐一直在家务农。她勤劳能干,心肠热,好助人,在村中颇有威望,平时经常帮助乡亲解决急难问题。她思想开明,积极接受新事物,看重读书学习,推崇知识。
1981年,滦南县人民政府县长专程看望了杨三姐老人,并代表政府给了她1元钱,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这样一位在旧社会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人物的关怀和鼓励。当年,她还曾被中国评剧院接到北京,在《杨三姐告状》演出结束时与首都广大观众见面,受到极为热烈的欢迎。杨三姐于1984年1月7日病逝,终年82岁,为此,新华社向国内外发了通稿。
就在杨氏兄妹苦苦在天津等待惩办高占英的日子里,评剧《杨三姐告状》应运而生,直接介入了这个案件。这出戏的作者就是评剧创始人、著名剧作家—————成兆才。
原来,杨三姐告状的第二年,成兆才随警世剧社来哈尔滨演出。有一天杨三姐家乡的亲戚李兴州经商到哈尔滨,将命案和杨三姐告状的经过告诉了成兆才,成激愤之余,随即来到家乡滦县进行采访,连夜写出了剧本《枪毙高占英》(后改名《杨三姐告状》),全剧分上下集,共56场,成兆才饰演高贵章(高占英之父),金开芳扮演杨三姐,从而诞生了我国第一部评剧现代戏。时至今日,《杨三姐告状》也是评剧界最具特点的代表剧目之一。
该剧最独特之处在于,除官方等几个人物外,主要剧中人均使用真名;而且演的是法院在审案件,并在舞台上“枪毙”了凶犯。这部戏刚在哈尔滨的“庆丰茶园”首演便引起轰动,随后唱遍了滦县、唐山、天津、北平等地。“枪毙高占英”成为当时人们共同的呼声。高家受到公众舆论和社会良心的谴责,十分恐慌,带上千元大洋找到成兆才,求他不要再演出这出戏,被断然拒绝。后又买通警察局,借故砸了戏园子,成兆才也被打得遍体鳞伤。一部干预现实案件的戏剧,就这样与司法程序较着劲。
该剧是已故评剧创始人成兆才先生根据1918年滦县的一件实事编写的。后经很多前辈在演出中丰富加工,几十年来一直在舞台上广泛流行,成为评剧优秀的传统剧目之一。
河北省滦县暴发户高贵章的第六个儿子高占英,曾娶雇农女儿杨二姐为妻。高占英与嫂裴氏、五嫂金玉通奸,杨二姐苦口规劝,高占英不听,反与裴氏、金玉及其族叔高贵合同谋将杨二姐害死。杨三姐随母来高家吊丧,发现情况可疑,便毅然要为杨二姐报仇。杨三姐滦县控告,遭受了贪官污吏百般刁难,断高家赔款了案。最后上告到天津高等检察厅,恰巧军阀出身的杨厅长刚到任,沽名钓誉,立刻准诉,杨三姐报了血海冤仇。 [1]
真实生活中的杨三姐在丈夫死后,在人前始终抬不起头来。自打评剧《杨三姐告状》在华北、东北等地城乡演红以来,许多人慕名看望杨三姐,均被她婉拒。杨三姐只看过一次这出戏的演出,那是有一年十月十五县城庙会,孩子们让她去逛逛,没想到一看是演出这出戏,不觉心如刀绞,怎么也看不下去。演到开棺验尸,她就泪流成河了,只好让孩子们套车送她回家。
对于该剧的意见,杨三姐只有一个,就是剧中没有帮助她最后打赢官司的徐汉川大律师,她说:“我这场官司如果没有人家徐大律师亲自在法庭辩论,那是不可能打赢的。徐大律师是我的恩人,我永远给他烧高香。这些戏里都没写出来,我觉得挺对不住人家的。”后来的改编才增加上“徐律师”。